注:本文仅供交流学习,不代表任何医学建议。中医强调辨证治疗,请勿直接对号入座。
今年在朋友推荐下,读了张庆军老师两本书,一本是2020年出版的《经方讲习录》,一本是2024年1月出版的《打开经方这扇门》。一言以蔽之,受益匪浅。我敢说,我读了几年中医书籍,这是我目前读过的入门中医最好的书。当然,我不知道一个刚接触中医的人、刚准备要入门的人是否能读懂,因为在读这两本书之前,我已经努力啃下了不少书,不敢说有基础,起码有一点感觉,但缺乏系统思维。所以读张老师的书,简直醍醐灌顶。图片
张庆军,河南医科大学(今郑州大学医学院)西医专业出身,自学中医、临床实践二十多年,悟得医圣张仲景“病脉证治”的临床思路,成为一名在业界有名、格外接地气的中医师。
前面柴胡兄弟分享过一次张老师的授课内容(点击跳转文章:《感冒是突破疑难病绝佳时机》),今天希望筛选书中关于经方入门的内容,供读者朋友学习参考。
如果希望深入阅读,可以购买张老师的书(文末有购买链接)。
一、总纲
从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的目录中,便可以发现经方的秘密,甚至都不是秘密。张仲景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后学者,治病的方法是“病脉证治”,比如《伤寒论》之“辨太阳病脉证并治”,《金匮要略》之“痉湿暍病脉证治”。
也就是说,经方治病的钥匙是“病脉证治”——辨病,辨脉,辨证,辨治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病”,指的是伤寒病、六经病、金匮病,是中医概念的病,不是现代医学诊断的病。不管现代医学如何诊断,都只作为一种参考,中医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诊断。
在治疗上,通过六经辨病、金匮辨病等方法,筛选方子,再结合医生的个人用药经验,最后形成一个合方。
二、脉诊
脉诊,首先是为了定虚实和六经病。
双手脉沉取(重按)有力,为实证,为三阳病,要考虑泻法。
双手脉沉取(重按)无力,为虚证,为三阴病,要考虑补法。
若一手脉沉取(重按)有力,一手脉沉取(重按)无力,为虚实夹杂。治疗上可以考虑虚实同治,或先治虚后治实。
柴胡兄弟需要补充说明一点,这是张庆军老师总结的临床非常实用而且简单、可复制的脉诊方法。但脉诊是一门广博的学问,我最近也在学习姚梅龄先生的脉诊书,以后再做更详细的总结。
三、腹诊
腹诊是为了定瘀血。
经方中有不少腹诊操作,但容易被忽视。日本汉方医学对腹诊这种客观依据十分重视。所谓腹诊,即用手按压腹部,根据压痛情况诊断瘀血情况。
临床上许多疑难病要考虑瘀血诊断。当然要强调,血液病患者、肝癌患者不能做腹诊,避免因按压造成患者内脏大出血或肝脏破裂!
腹诊实操诊断图如下,可以参考:
图片
图源:《打开经方这扇门》
四、病脉证治
(一)六经病病脉证治
问诊:
1、头痛不痛?脖子难不难受?怕不怕冷?怕不怕风?爱不爱出汗?(太阳病)
2、口苦不苦?胸胁满痛吗?(少阳病)
3、大便干不干?口渴不渴?饭量大不大?怕热吗?心中懊恼吗?嗓子痛不痛?(阳明病)
4、大便稀不稀?大便黏不黏?吃了凉东西难受吗?(太阴病)
5、手脚凉不凉?(厥阴病)
6、精神怎么样?四肢凉不凉?(少阴病)
7、小便如何?
8、胃胀不胀?小腹胀不胀?
9、有黄疸吗?
(结合脉诊、腹诊、舌诊)
(二)金匮病病脉证治
部分内容提要:
1、口吃为痉病。
2、阴雨天加重为湿病。
3、小便时头痛为百合病。
4、梦游是狐惑病。
5、白血病是阴阳毒。
6、高热后惊厥是中风病。
7、关节不能屈伸是历节病。
8、麻木是血痹病。
9、夜尿多是虚劳病。
10、吐黄痰是肺痈病。
11、咳嗽时不能平躺是咳嗽上气病。
12、羊痫风是奔豚病。
13、乳腺增生是胸痹病。
14、强直性脊柱炎是胸痹病。
15、肝腹水是腹满病。
16、腰冰凉考虑肾着汤。
17、肠鸣是痰饮病。
18、水肿是水气病。
19、脸黄是黄疸病。
20、黄带是疮痈病。
21、产后抑郁是产后病。
22、咽炎是妇人杂病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小儿多动症大部分是吃出来的毛病
下一篇:Python如何操作WPS